查看原文
其他

孙其昂,夏方坤:复杂境遇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社会建构

河海大学学报社科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01-05

引用本文孙其昂,夏方坤.复杂境遇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社会建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4(2):15-21.

作者简介:孙其昂(1954—),男,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和政治社会学研究。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前沿课题,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成压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实质在于其所呈现出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反思和对社会现代化的积极回应的共识性的创新取向,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又身处于复杂境遇之中,呈现出在要素、结构、机制、过程上的复杂多向性。开放性思想政治教环境、风险性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和多重性思想政治教育语境,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复杂境遇。在此种境遇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社会建构,需要紧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建构的社会与教育现实,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方向,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思维,调适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策略,以主动精神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多重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复杂境遇;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社会建构


现代社会遍布现代性因素,作为现代化的产物,现代性除了表征现代社会的现代品性以外,还具有反思性意义,由此生成“批判-建构”机制,推动现代社会的内生性超越,思想政治教育也由此获得与社会现代性相联系、相适应的现代性。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在本质上表征的是一种承续传统且朝向现代的、连续不断创新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性质。这种现代性持续发展的根基在于客观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一定程度上,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可以理解成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性持之以恒追求的过程。现代化是一个过程范畴,而现代性是一个性质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既呈现出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反思和对社会现代化的积极回应的共识性的创新取向,又身处于复杂境遇之中,呈现出在要素、结构、机制、过程上的复杂多向性。探讨复杂境遇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基础性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实质与复杂多向性//


现代性是现代社会中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现代性进入思想政治教育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进而成为复杂的理论现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在讨论现代性时,概念上多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这一表述,但在其内涵的阐释中却呈现出多元特征。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意指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精神特质与运行方式;也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着重指“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现代性气质”,主要是指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群体心性结构及其文化制度的质形变化;还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是表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变化发展。此外,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理论探讨中,现代性困境始终作为重要的研究要素之一,现代性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困扰成为学者们广泛关注的焦点。由此而言,明确界说“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实质以及表现,便成了所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探讨的基点。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实质与“现代性”有关,需要从明确“现代性”入手。现代性是认识分歧较多的概念。现代性虽然受到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界的普遍关注,但理论界对它尚缺乏共识。由于现代性存在多义性,现代性在进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时,要分清和运用与现代性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变得困难。为了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就需要明确现代性。这里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认识,先探讨现代、现代性、现代化这3个概念。关于“现代”的含义。一方面,“现代”是一个时间性概念,主要指时间上晚近出现的事物、现象、事件,与“古代”“传统”相对。另一方面,“现代”是一个事态的阐释性概念。“现代”用来描述、叙述、阐明某种现象或事物的性质、特征、意义,具有价值评价的性质。从价值判断上看,人们通常将现代与传统相比较,现代是指与传统相对的现象,将传统说成过去的存在,含有否定的意思,所指事物被认为是过时的产物,而现代则是新鲜且应当推崇的产物。此时,现代既有时间的断定,又有价值的肯定。在多数情况下,现代通常指所论事物、对象、事件具有积极、优秀、推崇的意义,从价值取向上做出肯定和推崇的判断。顺着这一思路,人们在使用“现代性”概念时,通常指“现代性”具有正面的价值,用现代性概念来表述应当肯定、推进和发挥的事物、行为、过程、成果。“现代性被视为进步的同义词”。现代化是现代社会的现代性过程,从个别、领域、局部到普遍、全面、全局的过程,这就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从这个思路和观点出发,思想政治教育中区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正在且应当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特性,现代性的内容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现代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过程,呈现为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反思、对社会现代化的积极回应的创新性取向。这已成为各种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理解中所包含的基本共识。

不过,从现代性的理论和事实来看,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积极、正面的东西,但这种观点尚未达成共识。史蒂文·史密斯认为,“现代性是个难题。‘现代性’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有不同意味。”“现代性并不单一,它包括了许多相互竞争的部分。”相当多的观点认为,现代性本身是多重的存在,简单来说现代性具有两面性,是正面与负面的共生物。这种观点认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积极、正面的产物和过程,这种产物主要是指人类社会的积极成果,现代化生产文明成果,但现代化过程中也有否定性效应。伴随现代化而生的现代性具有双重性,是积极与消极共在。相应的,现代性带给思想政治教育多种可能,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机制的意义。这里所说的意义,主要是指具有功能的意义。就社会领域中对现代性概念的使用情况来看,无论是指现代化,还是指工业化,无论是单纯地将现代性作为积极面使用,还是作为积极与消极两面性使用,在实际论证中运用现代性概念时,都或明或暗地指出了现代性具有两面性效应。现代性是肯定性与否定性双重属性的共存,这是现代性的辩证法。从概括及实质意义上,现代性是一个复合范畴,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结构。“现代性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现代文化遭遇,它有3个维度,即现代性内容、现代性矛盾和现代性思维。”现代性结构是复合结构,即兼容积极正面性质与消极负面性质的复合因素。现代性结构是现代性的实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结构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实质,带有多重多种可能的能动机制。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实际上是一个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要素的现代化的主动寻求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也由此而生,成为基于对社会现代化积极回应的客观现实。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获得持续而有力的发展,对现代性的理论探讨也随之由幕后走向台前,对现代性本身的反思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领域中的重要论题。于是,现代性困扰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深层的机制性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中的存在,受到社会及社会现代化、现代性的影响。同时,社会中的现代化及理论界的现代性研究客观上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特别是文化环境,其进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领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广泛关注。“现代性社会日益多元的文化观、价值观催生了原子式的个人主义,呈现出生存样式纷繁多元、自恋型享乐主义的自我追求表象,这其中掩盖的是自我意义的黯淡和消褪,带来的是自我追寻的困扰。”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现代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构筑了复杂的价值环境。然而,问题还不止于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诸要素中,无论主体中的教育者、教育对象以及内容、语言、技术等方面的现代性,还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体制、机制、方法、模式等方面的现代性,在不同的研究者或实践者那里,又都有不同的理解或实践取向,这种复杂多向性甚至也是现代性的题中应有之义。由此,“现代性”作为“情境”“场域”,甚至是“现实的社会关系”,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实践的视域及阐释的语言平台,却创造出了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复杂境遇。由此,现代性进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并发生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代性的特征和现代性的效应。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这种客观性,也蕴含着复杂多向性,为其建构带来诸多困难和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复杂境遇//


现代性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并以其特有的环境、情境、语境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多维深刻的影响,具备鲜明的结构性特质,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面临着新的呈现出显著复杂性的社会境遇,这种境遇具体体现为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风险性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和多重性思想政治教育语境。


第一,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现代性影响下,社会发生了结构性改变,这种改变是全方位、全系统、全球化的,全面调整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也包括时间过程即历史环境,构成开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环境。无论是条件(物质设施、仪器设备、技术系统、制度体制、人的素质等),还是景观、情境、语境等所遇所见所闻,又或是理论、信息、艺术、风气,以及人与外部的关系,与以前相比,都发生变化,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这是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社会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从外部宏观环境,到中观环境,再到微观情境,“全境”都发生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受现代性全面的渗透和改造,形成内外贯通的新环境。就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来看,虽然物理环境有基础意义,但就其根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容因素具有根本意义。无论是社会,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内部,无论是国际环境,还是中国自身,市场经济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容构成中具有根本性意义,以现代性结构的方式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市场经济是现代性的重要因素,对现代社会的建构作用是全方位的,成为有力的现代性机制。市场经济具有双重性,甚至多重性效应。从积极方面来看,其一,市场经济体制提供现代的社会经济活动环境。它可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制度运行成本,有助于经济主体改进生产技术和创新发展,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其二,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人的经济活动积极性。它为包括个人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机会,特别是为个人提供展示才华和发展才能的空间,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其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具有自组织功能。它借助法治、道德、文化等力量共建公平竞争和制度交换的方式,为人们提供可预期的公平行为,实现自动调节,这又节省了成本。其四,市场经济同时生产新思想新道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新道德既为市场经济所必须,也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中产生出来和发挥调适作用,这为人类美德良俗提供新生环境,也为新的积极价值观带来了许多机遇。从消极方面来看,市场经济下人们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利润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导致人们对于金钱的崇拜;市场经济提供琳琅满目的产品刺激了人们消费的欲望,掀起了奢靡享乐之风;市场经济肯定个人利益过程中又为个人主义思想滋生提供可能,致使人们过度关注个人的利益。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明确市场经济作为手段加以利用,同时又警惕其负面效应,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这就看到市场经济的现代性结构的效应,在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中重视市场经济的现代性风险,警惕市场经济的双重性,力求做到求利除弊。


第二,风险性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这里所说的情境是指参与者直接进入现场互动的环境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处在思想观念领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具有观念性、情感性、人际性的活动氛围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现代性情境,具有不确定性即思想政治教育风险。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出现的风险现象,在改革开放初期主要表现为“两张皮”现象,后来出现逆反心理、冷漠、疏离、脱节、脱域,进而出现离散化、碎片化、悬浮化、“三化”(弱化、虚化、边缘化)等现象。从正面提出的“三落”(落细、落小、落实)、融合、融入、共建、一体化等改革措施与实践路径,实际是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风险的积极应对。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风险作为一种情境普遍存在,虽然不表达反现行政治立场,而内在地存在着否定现行政治的趋势,具有隐蔽性、趋向性走向。这正是现代社会中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特点。对此,需要引起重视,应当作为现实中的重要现象做出理论探讨和解析。


现代社会的风险除了风险本身固有的不确定性特征以外,还有传统风险所不具备的现代特征,体现为以现代科技、教育、知识、艺术、趣味等现代性的表面装置现身的风险。面对这种风险,通常无法预先决断,往往需要现场防范与应对。这种风险遍及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自身专门场域呈现它自身的纯粹特质和功能,然而,进入社会就被现代性因素所渗透,被现代性社会所包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发挥它的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目前已生成了现代社会大背景下的风险性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现代性环境所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现代社会且具有不确定性的事实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现代性建构应对这种情境。


在社会场域中,现代性风险往往附着于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可立足于现代化的物质事实加以考察;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由于思想观念的独特存在形式,现代性风险更不容易被把握,更需要在特定场域中随机应变。然而,鲍曼所指出的那种作为“我们的文明进程取得的最蔚为大观的成就和最令人胆寒的罪行的基础”的“道德与实用相分离”现象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不幸地出现了。由于现代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中隐藏着最大的风险是红与专、德与才的分离,这是现代性之于全社会最深刻、最严重的风险,同时又是思想政治教育中观念形态的风险。迎面而来的风险是“中性化”,伦理、道德、良知、正义等这些本来不言而喻的价值准则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变成“要商量”的话题,这是因为现代化及现代性以技术的面目出现,掩盖、消解了价值倾向。在技术现代性下,似乎一切都是中性、客观的,至多是文化的,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带有政治性标签的活动失去完全肯定的市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的社会原因,也是现代性情境的体现。这里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风险。


第三,多重性思想政治教育语境。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种思想交流活动,以语言为物质工具、以概念为中心组织起来的话语场域即语境。概念是指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各种语言。随着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语言的形式从口语到文字、符号、行为、仪式,后续又出现其他形式,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发展,产生技术语言,包括数字、表格、图像等,构成新时代的语言群。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语境,概念既是基本要素,又是基本媒介,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语境的基本特征。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以政治概念为主要特色,与之相应的政治性内容和政治性要求,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语境。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语境也发生了重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保持着连续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精神没有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从”“服务”党的基本路线。然而,现代性结构并没有离场,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在场,进一步建构现代性语境,以多重性形态进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现代化实践不断生产着新的现代性语境。“实践不会迁就任何先验的逻辑,西方现代性话语不是‘终极词汇’,回到中国自身,才是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唯一正确方向,中国道路代表了一种新的现代性文明的出场。”这种新的现代性文明深刻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语境。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原有的概念框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环境,随着社会变化及新任务需要不断生成充满现代性因素的新语境。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十二个概念,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每一概念都具有现代性因素,构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代性话语体系。从总体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个词都具有现代性因素,同时都可以找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具有现代性内容、现代性矛盾,也含有现代性思维的内涵和功能。这组含有现代性结构的概念既是社会的,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外部;又是内部的,由外部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内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甚至是核心部分;还在运行中进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思维、方式、手段、活动、体制、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共生互动。这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新语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语境的普遍现象。这十二个概念之所以具有现代性因素,就是因它们都具有两重性或多重性。每一个概念都是正面积极的表达,肯定它们的正面意义;但就它们的来源、内涵、形式及功能而言,每一个概念内在地具有多重意义,包括否定因素。以民主为例,民主是现代政治的根本精神,但民主内容本身含有多种因素,构成内在矛盾,特别当民主进入一国、一地、一域、一事具体运用时,民主的两面性就会呈现。美国政府向全球推销美国民主,显然存在极大的欺骗性和私利目的,以所谓“美式民主”否定所在国民主,甚至以“颜色革命”破坏所在国的秩序和民生。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搞“大民主”,也暴露出不良后果。坚持民主的现代性正面价值,防止民主的现代性不良效应,发挥民主的积极作用,正是社会主义民主重要课题。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探索,有了自己的经验,今后还要探索和推进。近几年来,技术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因素,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现代性因素。技术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构成人类社会信息文明新形态,正以更加惊人的变化塑造社会,这对思想政治教育语境同样产生深刻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现代性现象及现代性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面对现代性,还要在应对现代性的过程中实现主动,种种事实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现代性境遇中擘画应对之策。


//三、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理路//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所面临的复杂境遇,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而就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整体而言,应力求在社会现代性境遇——新时代尤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中求得主动,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新条件,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必然要由被动顺应、积极适应走向能动创造,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能的创新机会,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正视现代性的正负效应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多重境遇,紧扣现实、明确方向、培养思维和调适策略,以主动精神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一,紧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建构的社会与教育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建构的现实既有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又有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自身现实,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建构紧扣这一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论域已经生成,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境遇已经成为现实,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讨论尚不够充分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研究应当承认现实和紧扣现实,从现代性现实出发研析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这一现代性现实体现为“中国现代性”,“中国现代性在价值、结构和实践等维度上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复合性特征,这些具有本质关联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内在地、深层地制约和影响着社会个体的生存生活方式和基本的生活政治观。”因此,不仅要承认现代性的客观存在,还要承认现代性现实的复合性特征,必须认识它和处理它,在现代性交互中进行认识和处理。人的主体性和人的被动性(或从属性)这本身就是在现代社会发展起来的一体双面的属性,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还是整个社会,都要承认并处理这种属性。

现代性进一步确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性存在,更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紧迫性。从人的欲望、动机到理性,从观念、思想到理论,阐明了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或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发展刻不容缓。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具有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是转型,二是发展。停留于传统,没有出路;不发展,也没有出路;完全抛弃传统,也会出现窘境。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守正创新是正确的选择。


第二,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建构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其内部结构有多重组成。这包括根本性质规定的基本方向、现代化发展和专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向不会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现代转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精神不会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精神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本质,根本上属于意识形态理论范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就其自身领域特性而言,属于思想文化领域,具有思想性、精神性的特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普遍与特殊的统一,当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特定的阶级领域,进入国家,就具有鲜明的国家本质和制度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这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及根本价值。这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本体及社会关系中的本质推出来的基本判断,从基本原理推出的变化样式。本质决定现象,内容决定形式,价值观决定行为性质。不会因为现代性而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事实及其本性。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建构的方向,就其基本目标和内容而言,是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具体来说是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学科化、专业化、专家化和社会化,尤其是实现专业化与社会化的有机统一。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多重建构的展开过程,是主动建构,也是自觉建构。通过多重结构、多重任务、多重维度的建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现代发展。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从社会中分化出来,根据社会分工原理,就有必要推进专业化进程。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从社会中分化出来而成为相对独立的领域、专业、学科,就要按照领域、专业、学科来建设,建设起成熟的领域、专业、学科,能够承担专门的职能,进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


第三,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思维。从宏观层次上,应当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建构的基本方法论体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这一方法论体系中最基本的构成。要坚持世界及社会的统一性原则。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价值观的建构职能,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职能不动摇。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人及人类社会具有命运共同体精神的统一性,要运用系统思维。“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多重效应,从思维方式的角度,首先要从“中性效应”角度去认识和研究,立足于现代性的存在来认识和把握。要把现代性作为“社会事实”,要认识现代性的事实存在,然后再做价值评价,由此建构并确立事实与价值结合的系统思维。我们容易运用传统思维方式去对待和评价现代性,也会将这种思维方式带进思想政治教育去考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代性,进而固守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思维而无法实现创新发展。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建构思维,这对中国人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具有改造思维方式功能,由传统混沌整体思维向现代分析整体思维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所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本质上是批判性思维,以“继承-批判-建构”为范式,发挥现代性的正面作用,避免现代性的负面效应,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以变与不变共生思维,坚持守正创新,找到、培育并形成应对现代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


第四,调适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策略。策略是经常性的课题。在现代性社会,对策略要做辩证理解和把握。这里包括“不变”与“变”的统一。世间万物都是历史性的存在。无论是社会,还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事物本质规定,都有相对稳定的要素,保持事物的稳定性、秩序性和连续性。这些相对稳定的要素构成了事物的本质性规定。这是事物本质的特性,也为哲学所揭示。从传统到现代是历史性的发展过程,进入现代社会及现代化过程,正是沿着人类的类目的发展而来,传统中优秀因素在现代化过程中会保持,也会发挥作用,还会调整后改变形式而延续下来。现代化过程中传统不会缺席,而是会以新形态或者吸纳新元素再现。社会的运动又是绝对的,这是现代化过程中“变”的一面。现代性正是将“不变”与“变”统摄起来,构成现代性结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建构除了这方面的总思路以外,还要确立系统建构策略。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建构要坚持“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坚持根本目标,在调适中实现改革创新,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变动的领域和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来自社会又区别于社会,还要服务社会,成为不同于传统社会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专业化,从而分化形成相对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又要进入社会且必须回应社会,以自己的专业性服务社会。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过程,也是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建构的系统化过程。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思政课”之间关系的发展为例。“思政课程”不是孤立的,而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需要自身的建设,特别是“思政课程”的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环境的配合。“课程思政”“大思政课”则构成了“思政课程”的重要环境。它们的协同,才真正建构起“课程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形成“思政大格局”。“思政课程”是专业化的,由专家及职业者来做,“课程思政”“大思政课”则是社会化的,由所在空间及场域的人们来做,这种互动互构、合作同向同行、共建共治共享,便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形态获得了现代性气质和效应,并指向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人类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现代性是客观存在。无论是资本主义现代性,还是社会主义现代性,学者们近年来的讨论已经有一点达致共识,即现代性总是存在积极性和消极性的复合性,只有把握总体现代性,利用现代性的批判力,在与现代性共生互构中实现人及人类的发展和幸福。现代社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无法回避现代性。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应立足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把握现代性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理论研究及阐释还不充分,但现代性进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及影响以困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方式存在,已经是普遍的事实。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性面前要取得主动,积极把握现代性,无论在服务社会,还是治理自己(思想政治教育系统),都需要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代性及现代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这是一项未竟的事业,要持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学科化,特别是专业化。展望未来,当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专业化、以自己的专业性手段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外现代性及现代性风险时,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夺得主动,占得先机。


点击“阅读原文”,登录我刊官方网址(https://jour.hhu.edu.cn/hhdxxbsk/home)并查阅近期完整版PDF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第三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任何费用,并按照规定向作者支付相应稿酬。

往期精彩回顾









刘勇,王怀信:《德意志意识形态》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当代释解


齐卫平:论伟大建党精神先进性的三个维度


2022年第2期目次+摘要


2022年第1期目次+摘要


2020—2021年各栏目发文目次


扫码关注我《河海期刊》


新媒体编辑:河海大学期刊部媒介传播工作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